流量有了、利润薄了!跨境电商的摇摆局

  新闻资讯     |      2024-02-21 18:14

  流量有了、利润薄了!跨境电商的摇摆局近一年时间里,多家电商平台不再观望,相继抛出“全托管模式”。东南亚电商平台Shopee(俗称下“虾皮”)在7月27日正式推出全托管模式;阿里旗下的全球速卖通在推出全托管跨境电商Choice直营业务后业绩转化明显,以至于在今年第二季度财报会议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提出要将Choice模式从速卖通向部分其他零售平台复制;去年年末,TikTok也在沙特、英国上线全托管模式,甚至一度传出该模式将走进细分市场差异极大的东南亚;扩张品类、尝试平台化的SHEIN也在去年9月面向中小卖家,推出了“全托管”和自营两种模式;曾被称为“美版拼多多”的电商平台Wish宣布,将在今年9月、10月正式推出全托管模式……

  所谓“全托管模式”,最早由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Temu提出并“发扬光大”,出现至今其实还不足一年时间。这种模式下,国内供应链只管接单和发货到国内仓库即可,后续发货、运营推广和销售、售后服务均交由平台完成,平台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大型组货贸易商。

  每个平台对卖家资质要求都略有差异,但招商政策的优惠均是“倾其所有”,比如在北美市场打得火热的两家依靠中国供应链的企业。Temu对卖家要求极低,甚至不需要是个体工商户,只要能找到商品供货渠道,就能上线产品开始销售;SHEIN则要求供应商以及平台卖家的营业执照注册时长在1年以上,电商型卖家经营其他平台也不少于一年时间,且近1年流水不低于100万元。不过一旦满足要求,SHEIN给出的便是“0入驻成本、0流量费用、0物流费用、0退换货费用”的招商政策。

  各家电商平台对这一模式趋之若鹜,源自于对“高效率、低成本”的追求。业内人士称,在全托管模式下,产业带白牌商家是争夺的重点,这些拥有自己工厂的外贸企业虽然有稳定的供应链,但是做跨境电商要从To B转向To C业务,很多企业没有海外运营的能力,也没有稳定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这个时候平台能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省去了大量中间链路,一是在C端提升服务效率,二是能进一步增加对产品的议价权,把低价产业带优势直接移植到海外市场。

  依靠强大的供应链和多年积累的商户资源,Temu在海外市场实现了疯狂裂变,如今已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以及英国、德国、荷兰、等欧洲11国上线,今年年初,登陆美国市场不足半年的Temu,月活用户(MAU)和日活用户(DAU)就已经超过了老牌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成绩斐然。

  而跟随出海、帮助Temu们攻城略地的商家们感受则要更复杂一些。深圳一家灯带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到2021年年初,海外市场恢复的不错,自有工厂的产品仅通过亚马逊就获得了200%以上的营收增长。但到了2021年年中,形势急转直下。

  “我们有好几个店铺全被亚马逊封了,理由有的是不当使用评能,有的是向消费者索取虚假评论等等,合规门槛越来越高,不好做了。”据亚马逊官方统计,仅在2021年5月至10月,亚马逊就彻底关停了600个品牌emc易倍官网app,涉及3000个卖家账号,大多针对的是中国卖家。

  华南前五大跨境电商之一“有棵树”的母公司天泽信息,在亚马逊“封号潮”中损失惨重,现金流几近枯竭,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大降67%,员工数量也同比大减65%。到了2022年下半年,随着海外市场陷入低迷,大量产业带商家产品库存积压严重,国内商家急需新的清库存渠道,Temu、SHEIN应运而生。

  看中了Temu们的平台流量优势,上述灯带厂商在去年降价16%,以接近利润线的价格在Temu和SHEIN以全托管模式上线了自家两款库存积压严重的产品。低价的确带来了高访客量、高销量,但也让商家陷入不得不卷价格的疲惫中。

  该灯带厂商表示,尽管自己已经算是源头厂家,但并不是单纯“白牌”,而是在做自有品牌,还是希望有一定溢价,但是在全托管模式中,利润空间已经被压缩到了极致。

  实施这一模式的平台,大多会通过后台自动竞价机制实现“压价”。在Temu,一旦产品出现在竞价管理页面中,说明平台在售同款并销量较好,商家需要降价,竞价成功后可获得独家流量,失败则被下架,SHEIN几乎同步跟进。如果商家想获得流量支持,就需要自己把定价“多砍几刀”;如果产品成为爆款,又有很多同类商品同时销售时,平台会进一步要求降价,对于原创商品来说无疑陷入恶性循环。甚至有东莞玩具品类商家半年卖出10万单,却仅仅获利7000元的离谱事迹在同行中广为流传。

  一家深圳电子产品工贸一体商家直言,将亚马逊Best Seller(畅销榜商品)与Temu同类商品进行销量对比,就能看出Temu压价之狠。以户外太阳能灯为例,亚马逊排名前8的Best Seller总销量大约为6.5万单,而在Temu排名前10的同类商品总销量为40万单左右。其中相同产品在亚马逊的售价是19.98美元,近30天销量为18426件;而在Temu上仅售4.98美元,近30天销量则高达41000件。

  总的来看,全托管模式下平台和商家的利益是互斥的,如果没有极高的产品价格优势,卖家又不愿意一味的拼价格,那么全托管模式就只能短期用来清清库存。也有参与全托管模式的商家在采访中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如果以后补贴越来越少,物流费用提升,那每一单都会是亏本生意,还有必要做吗?”

  无论商家愿不愿意,在全球激烈的低价竞争环境下,全托管模式依然会有发展的空间。而平台们想抢占更多的市场,也要承担起风险与成本,这对平台全盘运营能力和供应链把控问题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西南证券跨境电商行业分析师胡馨认为,全托管的逻辑是“集中流量打爆款—去掉中间环节降成本—实现性价比”,但是全托管下商品SKU广度受限,对仓网调配能力要求却不断提高。

  今年7月以来,跨境电商进入传统旺季,Temu、SHEIN和速卖通却都有商家抱怨产品无法入仓,但损失却让商家背。据了解,全托管模式下,商家要把货物送到平台在国内的中心仓,而在8月初,浙江一位服饰类商家发现SHEIN的入仓口开始拥堵:“几百辆9米6的货车堵在外面进不去,平台的备货周期(从消费者下单到发往仓库的时间)从10+3跌到了3+3,也就是说你的产品在平台就算卖爆了,也会因为无法入仓而缺货崩盘。”

  物流、仓储对于跨境电商平台来说几乎算是“卡脖子”的问题,为了实现全托管模式下的强管控,SHEIN其实已经在国内和北美市场兴建了至少3个大型配送中心,相关供应链投入已经超过20亿美元;全球速卖通进入韩国市场后,为了在当地实现当日达、次日达,投资近1000亿韩元建设本地物流基础设施;Temu同样在北美市场启动了两个新海外仓建设计划。

  但在商家负责的国内商品物流阶段,平台也很难把控物流成本与时效,如何补上这一短板恐怕还需要雄心勃勃的平台们付出更多。

  除了物流运输环节,平台的电商运营能力也亟待强化。“挑货挑得不好,有大量的投诉怎么办?库存谁来承担?”一位TikTok跨境商家曾质疑平台的选品能力,去年“双12”某进驻越南市场的MCN机构获得官方推荐的一款美妆产品货盘,价格低于售价;而在首次直播后,品牌商就发布声明称其直播间销售的是假货,该MCN公司后续不得不停播等待产品检验,复播后直播间流量下降明显,平台却没有任何回应。

  在售后环节,平台一手包揽之后,也有商家反映与消费者沟通不畅,既不知道为什么退货,也不知道该如何提升产品,这样的运营效率是否会埋没优质产品?狂飙的平台们还没有给出答案。

  壹零社:用图文、视频记录科技互联网新鲜事、电商生活、云计算、ICT领域、消费电子,商业故事。《中国知网》每周全文收录;中国科技报刊100强;2021年微博百万粉丝俱乐部成员;2022年抖音优质科技内容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