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春县:提升人居环境 打造美丽边寨

  新闻资讯     |      2024-03-02 05:35

  绿春县:提升人居环境 打造美丽边寨从绿春县153公里边境线上的沿边村寨一路前行,映入眼帘的是村道两旁各具民族特色的太阳能路灯杆笔直整齐、宽敞干净的村道直通村民家门口、户户门前有花有树、家家院内瓜果飘香……

  “环境好、心情好,干起活来也起劲。”平河镇梅尼新寨瑶族村民王腰说,“这两年,我们家院子里种上了果树、花卉、蔬菜。还在田里养了一些鸭,林下种了中药材。去年,我们家的纯收入达6万余元,现在的生活像城里人一样幸福了。”

  自2021年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启动实施以来,绿春县切实把边境幸福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纳入重点建设范畴,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率管理,48个边境村寨实现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幸福村。

  “现在我们的村子有花园、有水塘、有凉亭、有广场,真是太漂亮了,还复原了我们小时候村子的样貌,我真是太喜欢我们的村子了。”骑马坝杯倮村村民李开元说。

  为把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成为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留得住乡愁的村寨。在幸福村规划之初,绿春县就把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纳入规划方案,并组织县内文化名人,村内外出干部、退休干部、老党员、乡贤能人等,征求规划意见,出台“一村一方案”,做到无规划不投入,实现规划建设一体推进。

  深入挖掘了乡村迁徙、红色堡垒、民族团结、民族文化等特色乡村元素,把边境幸福村规划建设成为集文旅融合、康体养生、乡村民宿、边地风光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

  位于中越两国交界的半坡乡二甫新村是绿春县建设边境幸福村的一个缩影。该村围绕“森林—山寨—云海”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村建设思路,充分利用“二甫云海”这张名片,积极打造边境旅游村,初步形成了“边境、生态、文化”旅游的打卡胜地。

  “污水横流、垃圾乱堆、畜禽乱跑”,是以前边境村寨的真实写照。污水排放难、垃圾处理难、入厕卫生差、休闲环境差是边境村寨确实存在的实际问题。

  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实施以来,绿春县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为契机,通过项目化带动、群众主动参与的方式,以农村人居环境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建成完善了停车场、民族文化广场、感恩亭、农耕体验园、党群活动室、篮球场、公厕、村内主干道、乡村舞台等基础设施,深入融合乡村旅游,合理布局产业,发展田园综合体,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美丽边寨。

  实施绿美乡村行动,充分利用沿边村公共场所、道路、水体沿岸、农田周边、山场和零星闲置地等边角空地,突出保护乡村山体田园、河湖湿地、原生植被等,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和修复。

  通过边境村“四旁”(村旁、渠旁、路旁、屋旁)推进村庄绿化,鼓励引导边民通过种植果蔬、花木等绿化庭院,打造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小景观、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建设好美丽庭院。

  自幸福村建设以来,绿春县建设并投入使用3座边境乡镇集镇垃圾热解站,正在有序建设2座沿边村级垃圾热解站,全县48个沿边自然村已覆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处理率达100%;建设沿边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2个emc易倍体育下载app,排水沟改造700余米、村内排污管网3.5公里、化粪池3座、氧化塘3座,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雨污得到有效分离;民房改造400余户、厨房改造30余户,建设“五位一体”猪圈240余间;搭建石景墙200余米、民族特色壁画200平方米、文化墙500余平米;党员群众主动腾退建设用地320余亩,拆除私搭乱建猪厩、烤房、柴棚等3250余处,拆违拆临2.61万余平方米,清理“三堆”3.41万余平方米。

  边境二甫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精品村;2023年3月,抵边村大头拉祜寨在云南怒江全球减贫会议上成为典型案例。绿春边境村寨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华丽转身。

  “建得好是基础,管得好是关键,用得好是目的”绿春县民宗局局长简福说,“目前,我们采取‘五有措施’管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人居环境,要让幸福村永远造福边境群众”。

  有管护制度。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强化联系村干部包保责任,实行村、片、组网格化管理,将党支部、党员安排到各个“网格上”,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和具体管护工作内容,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树立“标准杆”,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让文明新风吹遍沿边村寨。

  有管护队伍。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分类投放、统一运输、集中处理的垃圾集中清运处置体系,用好驻村工作队、党员先锋服务队、保洁员、志愿服务队、网格服务队等5支队伍进村入户,以“主人翁”意识参与卫生整治,有力助推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推动形成有人管、管得住、有长效的工作局面。

  有设施设备。根据村庄大小、人口规模,结合厕所进展情况,合理配备必要的垃圾收运车辆和密闭运输车辆,建设垃圾热接站,实现7个沿边行政村具备垃圾转运能力和处理能力。加快推动村组配备生活垃圾收集房(桶、箱),改造或拆除现有露天垃圾池等敞开式的垃圾收集场所和设施,实现每个村组生活垃圾收储处设施全覆盖。

  有经费保障。完善县乡村共同投入机制,县级统筹整合资金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实施,积极向上级对口部门争取中央和省、州预算内投资资金,实施厕所和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县级财政奖补政策,建立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的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多措并举保障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和长效管护所需的资金。

  有奖惩措施。充分发挥老年协会、老党员、老村组干部、退休人员、乡贤人士等村内力量,配合村“两委”、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力量组成督查组,分组采取“一周一检查、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奖励、一年一总结”的方式,对村内各片区、农户环境卫生进行监督考核,考核评比结果公正公开。同步整合村集体资金和上级补助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优秀保洁员、文明卫生户、优秀村组干部、先进党员、先进乡贤人士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同时,对环境卫生的懒惰者,对于房前屋后保洁不达标或拒不配合的农户,采取上门盯、广播催、黑榜公示等方式让农户红脸出汗,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短期清脏”向“长效管护”转变。

  “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特色边寨已初见雏形,院落干净、村巷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化广场欢乐热闹,边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特色文旅项目精彩纷呈,乡村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一幅田绿水美、产业兴旺、宜居宜业、生活富足的美丽边境幸福村全景画卷正在绿春大地上徐徐展开。